运动粘度测试仪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液体在特定温度下流动阻力的精密仪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科研教育及质量检测等多个领域,是评估液体流变性质、控制产品质量及优化生产工艺的核心设备。
该仪器基于毛细管法设计,遵循泊肃叶定律。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在恒定温度下,依靠自身重力流过一根精密校准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结合毛细管常数计算运动粘度。计算公式为:运动粘度(ν)=时间(t)×毛细管常数(C)。其中,毛细管常数是每根毛细管d有的、经过权w计量标定的仪器常数,确保了测量的权w性。
一、日常维护
1.清洁恒温浴槽
每次试验后,检查浴槽(通常为硅油或水浴)是否混入样品或杂质;
若使用硅油,定期过滤或更换(一般每6个月或变色/浑浊时更换);
保持液面高度在规定范围内,避免加热管干烧。
2.清洗粘度计(毛细管)
每次测试后必须彻d清洗:
先用溶剂(如石油醚、正庚烷、丙酮等,根据样品性质选择)反复冲洗;
再用热空气或氮气吹干,确保毛细管内无残留;
对重质油样(如齿轮油、残渣燃料油),可先用轻质溶剂溶解后再清洗。
清洗时避免用硬物捅刷毛细管,防止划伤或变形。
3.擦拭光学系统(带自动检测的机型)
若仪器配备光电传感器或摄像头用于自动计时,需定期用镜头纸清洁感应窗口,防止油污影响信号识别。
4.检查温度控制系统
校验铂电阻或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建议每年由计量部门校准一次);
观察温控是否稳定,波动应≤±0.01℃(高精度机型要求)。
二、定期保养
1.恒温浴介质更换
水浴型:添加防腐剂,每1–2个月换水,防止藻类或锈蚀;
硅油浴型:每6–12个月更换或过滤,避免老化导致传热不良。
2.加热与制冷系统检查
检查加热管是否结垢或损坏;
若为带制冷功能的高低温粘度仪,检查压缩机运行状态及冷媒压力。
3.计时系统校准
手动计时器或自动计时模块需定期用标准秒表校验,误差应<±0.1 s。
4.粘度计常数复核
每年使用标准粘度油对所用毛细管粘度计进行常数标定,确保计算准确。
三、存放与防护
长期不用时:
将毛细管粘度计洗净、烘干,放入专用盒中防尘防震;
排空浴槽介质(尤其水浴),防止腐蚀或冻结;
仪器加盖防尘罩,置于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环境中。
四、操作注意事项(间接影响维护)
严禁将未脱水或含杂质的油样直接测试,避免堵塞毛细管;
控制样品注入量,防止溢出污染浴槽;
测试高温样品后,待冷却再清洗,避免热冲击损坏玻璃粘度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