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粘度测试仪主要用于测定牛顿液体(如石油产品、润滑油、有机热载体等)在恒定温度下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m²/s。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测量液体在标定毛细管中的流动时间,结合毛细管常数计算粘度值,动力粘度可通过运动粘度与液体密度的乘积进一步推导。
该仪器由恒温系统(含浴槽、加热/制冷装置)、粘度计支架、毛细管粘度计及智能控制系统构成。技术参数方面,控温精度可达±0.01℃,温度范围覆盖室温至150℃,测量范围0.5-30000mm²/s,配备液晶触摸屏或工业级彩色显示屏,支持PID控温技术及多组实验数据存储。部分高d型号采用双通道设计,可同时检测两组样品,并集成自动进样、清洗、烘干及打印功能,显著提升实验效率。
运动粘度测试仪的日常保养需从清洁、校准、环境控制、润滑、存放、检修、操作规范和记录管理八个方面系统开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日常清洁与维护
外部清洁
每次使用后,用软布或棉签擦拭仪器表面,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或酸碱溶液,防止腐蚀外壳或显示屏。
定期清洁仪器缝隙和通风口,防止灰尘堆积影响散热,确保通风良好以避免过热。
内部清洁
定期清洁液体样品的进出口管道,防止样品残留堵塞或污染后续测量。
测试结束后,用适当溶剂清洗测量管、连接管等接触液体的部件,确保无残留物影响下次测试。
检查测量管表面,若有划痕或磨损需及时更换,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二、定期校准与调试
校准周期
根据使用频率,每3个月至半年使用标准粘度液进行校准,确保测量值与标准值一致。
校准后记录数据,追踪设备变化,便于及时调整。
校准环境
校准时保持实验室温度和湿度稳定(如温度25℃±0.5℃,湿度≤60%),避免环境波动影响结果。
三、环境控制
存放环境
仪器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尘的环境中,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如避免存放在暖气设备附近)。
存放室温度宜控制在10-16℃,湿度≤60%,梅雨季节需使用空调或除湿机控制湿度。
存放时使用设备专用保护罩或盖子,防止灰尘和杂物进入。
使用环境
避免在温差大的环境中使用,防止局部温差导致测量误差。
仪器应放置在坚固、水平的工作台上,避免震动影响精度。
四、润滑与机械部件维护
润滑周期
根据设备型号和使用说明,定期检查并润滑机械部件(如转轴、密封圈),使用专用润滑油防止磨损。
润滑周期根据使用频率和润滑油消耗情况确定,一般每3-6个月检查一次。
部件更换
定期检查易损件(如温度传感器、泵头、密封圈),发现磨损或老化及时更换,避免影响测量结果。
五、长期存放管理
防潮措施
长期存放时,在仪器箱内放置防潮剂(如硅胶),定期检查防潮剂状态,变红后需烘干或暴晒恢复吸湿能力。
库房相对湿度控制在60%以下,可使用氯化钙或块状石灰吸潮。
防尘与防腐蚀
存放环境避免存放酸、碱类物品,防止腐蚀仪器。
仪器应放在木柜或柜架上,避免直接放在地上,防止受潮或变形。
六、定期检修与故障排查
电气系统检查
定期检查电源插头、电源线、开关是否正常,避免连续开关电源(间隔需>10秒)。
检查显示屏连接线是否插紧,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
功能测试
定期测试设备的显示系统和控制功能,确保所有输入输出正常。
检查温控系统(如加热元件、温度传感器)是否工作正常,避免温控问题影响测试结果。
七、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样品量控制
每次放入样品量不得超过仪器最大量程,防止溢出或损坏仪器。
操作流程
开机前确保各部件连接可靠,关闭时确认机械运动部件就位后再关闭电源。
测试不频繁时,每周开机一次以保护仪器,避免长期闲置导致部件老化。
运输保护
搬运时避免震动,保护精密部件(如传感器、测量管),防止损坏。
八、记录管理与档案建立
维护记录
记录每次清洁、校准、检修的时间、内容和结果,建立维护档案。
记录更换的零部件名称、时间和原因,便于追踪设备状态。
使用记录
每次使用后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包括样品名称、测试条件、结果等,便于问题追溯。
